《瑜伽算不算運動?》 瑜伽,從身體的開始,走向生活的全部
從流汗到安定,瑜伽帶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場運動
會有這樣的想法,是因為在這週練習中,老師提出了一個問題:
我們練習體位法跟馬戲團、跟體操有什麼不一樣?
哇!確實一開始也是開始展開腦洞思考大賽。
當下我的回覆是,目的性不同,馬戲團、體操,這些身體的練習更偏向是表演、比賽。
表演者會為了SHOW,而不斷不斷地練習,直到最完美的「結果」,可能是取悅觀眾,或是裁判的分數。
而為了這完美的結果,表演者或參賽者,會不斷地專注練習,當然也能從中達到所謂瑜伽中連結、身心合一的這個方向,但瑜伽練習者,在練習體位法的時候,我們被引導著不執著於結果,著重在練習的過程。
而這或許也是瑜伽練習體位法,跟其他運動、比賽中最大不同的差異。
所有的運動項目中,多數是有勝負、比賽時間、成績,但在瑜伽體位法練習中,我們沒有勝負,重點核心在於,我們在練習中與自我的對話,而所有的體位法練習後的副作用、好處,這都是附加價值!
所以即使內在過程有相似之處,但兩者的根本目的和動機關鍵差異:
體操、馬戲團:最終目的是外在的表現與競技的勝利。專注、心流與動態冥想是達到這個目的的工具。如果動作失敗,即便練習過程中達到心流狀態,結果仍是不被認可的。
瑜伽:最終目的是內在的探索與身心的和諧。體位法、呼吸與專注本身就是目的。
即使動作做得不完美,只要你在當下與身體連結,並感受到內心的平靜,這次練習就是成功的。
換句話說,
“體操選手的「瑜伽狀態」是為了贏得比賽而發生的副產品;
而瑜伽練習者的「瑜伽狀態」就是練習本身的目的。”